一、先简单说说海螺水泥。
2020年,海螺水泥主营业务收入1480亿元,其中1069亿是自产水泥、熟料(水泥的半成品)、骨料(粗砂子、小石子)、混凝土的销售收入,411亿为贸易业务。其中,自产业务的毛利率高达47.6%,吓人吧,而贸易业务差不多零毛利,平进平出。据说,贸易业务的作用是做高营收,拉低毛利率,哈哈。2020年海螺水泥的归母净利润高达351亿元,显著高于格力电器、美的集团,但市值可比两家家电巨头差得不是一星半点。大家都是传统行业,但赚的也不是一种人民币。
海螺水泥未来几年的成长性,目前看起来确实不大了,主要原因是海螺太优秀了,各方面都做到极致了,没多少潜力可挖了。即便如此,未来几年也不是没有增长点。海螺的增长点不在水泥及熟料,而在骨料和混凝土,也叫“水泥+”业务。
水泥+骨料+水=混凝土
单看水泥、骨料、混凝土,每个行业都没有成长性了,但行业格局非常不同。水泥行业已经是多寡头和谐竞争的格局,大家维持各自份额就好了。而骨料和混凝土行业,历来是极其分散的,主要是小企业、地头蛇在做。近两年,借着加强环保的政策东风,中国建材、海螺水泥等水泥巨头才大举杀入骨料和混凝土行业。目前这两个行业正在高速集中的过程中。
未来三年,我拍脑袋估计,凭借水泥+业务,海螺水泥的归母净利润还是可以取得10%左右的复合增长。最后严肃批评一句海螺水泥,分红太抠门,以至于市值上不去。净资产越堆越高,大把现金拿去理财,导致净资产收益率逐年下降。应该把60%利润拿来分红,而不是目前的30%。
二、中国建材的利润增长点
下面回到中国建材。相比海螺水泥,中国建材的利润增长点可就多了去了,利润增长空间也大很多。最主要的原因,是基数“太差了”。2020年,2500亿的营业收入,只得到216亿的净利润,其中归母才126亿。跟海螺水泥相比,反差还是很大的。不过,差距,正是进步的空间。
我先列举一下中国建材的主要利润增长点:
1、水泥业务一次性减值计提的减少,就是未来可持续的利润增加。前面的文章说过,2020年的减值计提总额是130亿元,而未来常态的减值计提大约是每年50亿元,改善空间高达税前80亿元。这部分可以带来的归母净利润增长潜力,大约每年50亿元,可持续。
2、水泥业务降本增效,接近海螺水泥。中国建材部分生产线近些年在进行产能置换,成果逐渐会表现出来。具体能带来多少归母净利润增长还不好说,起码是10亿起。另外,水泥业务的有息负债每年下降100亿元以上,利息又能节省几亿元。
3、水泥+业务的高增长。这是与海螺水泥重叠的增长点。到2025年,中国建材骨料业务的销售目标是4亿吨,去年才0.8亿吨。混凝土,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2亿立方米,2020年才1.1亿立方米。骨料和混凝土业务,扣除重复计算,未来几年对归母净利润的增量,毛估估,50~100亿是有的。
4、新材料的利润贡献。这是中国建材有别于其他水泥企业的增长点。所以中国建材不叫中国水泥,中国建材不只是水泥。它还有石膏板(北新建材)、玻璃纤维(中国巨石)、风电叶片(风电叶片)等几块主要的新材料业务。按照管理层的指引,2025年,新材料几个子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能增长到200亿数量级(曹总原话是,石膏板应该能赚50到100亿,玻璃纤维起码能赚100亿以上)。不过,由于中国建材持有这几家子公司的股份不高,未来几年新材料业务对中国建材归母净利润的增量贡献差不多50亿左右吧。
5、其他还有很多小的、不确定的增长点,我就懒得说了。比如工程板块,以及一些规模还不显著的新材料。
三、中国建材的大额减值计提是怎么回事
这是理解中国建材利润成长性的重点也是难点,涉及上面列举的前两个增长点。
以前研究地产股时,曾经通过解刨一个房地产项目,来揭示房地产企业业务过程与不同时点财报数据之间的关系。方法是想通的,想理解并预测中国建材的财务数字,同样应该了解它的业务过程是怎样的。
假设在某省,中国建材本来没有水泥业务。原有多家水泥企业常年打价格战,全行业亏损。这时,中国建材出面来整合这个市场,所谓供给侧改革。宋志平先生(前中国建材董事长)约来当地几家水泥龙头企业的老板,抛出一个诱人的方案。中国建材出钱并购重组这几家水泥企业,中国建材占70%股份,这些老板保留30%股份,转为职业经理人。整合后,全行业减产,不打价格战了,全行业就都赚钱了。那些老板,30%股份赚的钱,都比之前100%股份多很多。这些老板欣然接受了。中国建材找银行借钱,完成了并购重组。中国建材开出的收购价格也是不错的,高于账面净资产的部分,就产生了商誉。
收购的这些旧生产线,有些不错,可以继续用,有些技术落后、环保不达标、缺乏规模效应。于是,中国建材需要进行“产能置换”。另外选址建新厂,技术先进、成本低、规模经济、环保达标。建新产能的这段时间,老产能继续低效生产,毛利率当然比海螺水泥差很远,新产能又要借钱投资,负债增加,还没有效益。
终于,新产线建成投产了,效率效益大幅提高,经营现金流高速增长。但是与此同时,老产线需要关停,于是,账面的固定资产余额需要计提清零、收购时产生的商誉也得计提干净。
另外,一些前老板功成身退,中国建材还回购了他们的股份,增加了持股份额。
过去若干年,类似的并购重组案例,发生在全国各地。中国建材收购来的水泥熟料产能,迅速增加,一举成为世界第一,超过海螺水泥。但由于上述原因,大家在财报上看到的,却是有息负债高企、连年大额减值计提、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远不如海螺水泥。当然与此同时,也能看到最近几年中国建材的经营净现金流非常好,2019年和2020年都超过600亿元。
问题是,这些大额减值计提,什么时候才是头呢?
就在前些天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,中国建材董事长曹江林先生公开宣布:“2018年至2020年,连续三年的战略减值计提已经结束了”“今年起,减值计提将大幅减少”“有些区域,已经过度计提了,有些区域,充分计提了,有些区域,比较充分计提了”。
这就是明牌了!于是我们可以预测,在行业竞争格局稳定,不发生大规模价格战的情况下,中国建材的经营现金流将会非常好,水泥业务的有息负债将逐年下降,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将高速增长,逐步接近海螺水泥。